• 公費流感全面升級四價,公費對象趕快接種,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
  • 施打流感疫苗後仍可能得到流感,還是需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。
  • 年滿45-79歲民眾,終身1次B、C肝篩檢 一起消除C肝
  • 肺癌高危險族群可接受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
  • 結核病常見症狀為咳嗽2週、有痰、胸痛、食慾低、體重減輕,如持續咳嗽2週,請速就醫,即早診斷抗結核。
  • 長輩早起散步過馬路,小綠人秒數不夠先不過!
  • 「公共工程要更好,全民督工不可少,歡迎使用全民督工行動版通報網頁,快速通報又便捷,臺南市政府關心您。」
:::

止痛藥這時候吃最有效「錯過效果剩3成」怕傷肝腎6地雷不要踩

疼痛吃止痛藥,似乎很常聽到,但到底止痛藥要什麼時候吃?什麼時候可以不吃?也常常有人擔心吃止痛藥會不會傷腎、洗腎?我們就來介紹止痛藥的服用時機、怎麼吃、以及它有哪些副作用。

當身體出現疼痛時,你是痛到無法忍受才吃止痛藥,還是馬上就吞一顆藥?該如何正確服藥,建議如下:

不同情況下止痛藥的使用時機可能會有所不同。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當疼痛症狀剛出現時. 如果是短暫、輕微的疼痛,可先觀察一段時間,看疼痛是否會自行緩解,在這種情況無須立刻使用止痛藥。

若是已知的慢性疼痛或特定的急性疼痛,如偏頭痛或生理痛,則儘早使用止痛藥會更為有效。因為早期控制疼痛,能防止疼痛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進一步放大,可減少後續的疼痛感。

台灣疼痛醫學會研究發現,小痛時,止痛藥的效果可達80%,若已是大痛,效果則銳降至30%。建議只要疼痛讓人感到不舒服,或已經影響到作息與專注力即可服藥,在疼痛初期只需服用1、2次即可抑制疼痛感,若等到大痛時才服藥,可能增加服藥次數。

認清藥效作用時間



止痛藥分為長效型與短效型,不同劑型的用藥劑量與次數都不一樣,藥效發揮的時間也不一樣,因此需依照指示服藥。以長效型藥物為例,產生藥效所需的時間約服藥後1小時才開始發揮藥效,大約2小時後才能達到較高的血中濃度,才能止痛。

急性頭痛時建議服用短效型藥物,因為藥效產生的時間快,可快速止痛,若需要再服藥,一定要間隔4小時以上。

切記不可自行增加藥量或併服2種止痛藥

每個月自行服用止痛藥的天數應控制在3至4天內,最多不要超過8天。若服用止痛藥超過8天,建議就診,了解是否有其他潛存的疾病問題,或需要調整用藥。

:::

學校簡介

東中電子牆